真正舒服的關係,不是愛得多瘋狂,而是「有距離的靠近」:刺蝟效應,才是戀愛最該學的事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?

明明兩個人相愛,卻越愛越累,越黏越痛,感情最後不但沒升溫,反而彼此變成壓力來源。

這種「越靠近越受傷」的情況,心理學上早就有一個非常形象的名詞來形容——叫做「刺蝟效應」。

什麼是刺蝟效應?

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:靠太近會刺傷彼此,離太遠又覺得冷。

在親密關係裡,如果你一直都感到悶、喘不過氣,甚至開始懷疑對方的愛,那麼,很可能你們已經陷入「刺蝟效應」的陷阱裡。

這是一種「親密過度」與「距離失衡」帶來的情感災難。

01. 太親密,反而成了壓力?

一段戀愛,如果走到後面讓人想逃,絕對不是因為不愛了,而是因為「愛得太近」。

有一位朋友小芸跟男友熱戀沒多久,兩人就火速同居、黏在一起 24 小時。

本來她以為這樣的緊密會讓感情更穩定,結果卻是什麼都一起做:

一起吃飯、一起上下班、一起看劇、一起滑手機,連廁所都差點輪流報到。

結果呢?男友開始變得煩躁、愛發脾氣,甚至越來越冷淡。

最後這段感情還沒過一年就宣告崩潰。

小芸哭著說:「我只是很愛他,想每天陪著他,為什麼會變成這樣?」

但真相是:

不是愛得不夠,而是愛得太密不透風,讓人失去了喘息的空間。

上一頁1 / 5下一頁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